【学习贯彻二十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打造高精尖思政课”公开课活动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审核发布:网上哪个app能买足彩发布者:党委宣传网工部发布时间:2022-11-05浏览次数:135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切实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11月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致用楼C101举行“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打造高精尖思政课”公开课活动暨青年教师培训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飏、副院长张媛艺以及学院专任教师参加此次活动。

公开课的主讲教师彭星霖副教授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五“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开展教学。她以丰富的历史史料、扎实的理论底蕴,详细介绍了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程,以鲜活的历史故事,讲清楚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的影响。彭星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在渝橙”开展信息化教学,通过在线讨论,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提升了课堂互动效果,收到了较好教学成效。

课后,全体教师开展了教学研讨。大家充分肯定了彭星霖在教学中展现出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教学素养,切实有效地打造了一堂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精品课程,既厘清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也牢牢把握了课程属性。同时,与会老师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刘炼认为,要深挖教材,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问题,纾解困难问题,破解教学堵点。李尚伦提出,教学要立足学情,掌握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精心设计教学,以更契合学生的方式吸引学生、引领学生成长。黄燕从“概论”课与“纲要”课区别和联系谈起,她提出要把握住理论部分与史实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做到“史论结合”,各有侧重。艾素平结合“概论”课“德法”课教学经历,认为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才能达到沟通心灵、激扬斗志的效果。刘世凤从教学方法入手,提出以问题链为导向构建课程逻辑框架,以信息化为驱动,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胡晓燕从案例教学角度出发,提出要深加工教学案例,把那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需求的鲜活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创造教学情景,提升教学效果。秦光银从教学课件使用方面,提出要注重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与学生学情相联系,以丰富的史料支撑理论观点,更好发挥其辅助作用。

之后,张媛艺结合思政课教学实际,从思政课的生命力与思考力方面做了交流。她指出要让思政课具有生命力和思考力,必须做好两个方面一是精心教学设计,使得教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活起来。优化教学内容,贴近,做到深入浅出。二是要用好在线课程,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巧妙使用新技术,激活课堂生命力。

最后,杨飏在总结时谈到,教学工作始终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是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他表示青年教师要狠抓教学,要以课程为依托,主动探索“三教”改革,打造高精尖的思政课。为此,他对青年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深耕教学,夯实理论基础。要善于研究教材,把握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并能够以透彻的学理回应学生。二是善于教学,创新方式方法。以信息化手段为抓手,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思政课更多“打开方式”,把“讲道理”变成“讲故事”,把“天边事”变成“身边事”,让思政课散发更多亲和力和感染力。三是要端正态度,坚守育人初心。教师要始终保持对教学的敬畏之心,把责任使命转化为教学的行动力,以“六个要”为标准,不断对标对表,达到春风化雨,润物育人的目的。

(撰稿:王博)